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6月13日起一連3天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亞舉行,會上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約五百億美元貸款,並將使用被凍結在西方金融機構的俄羅斯資產的利息收入來向西方盟友還貸。
G7峰會最後一天會議,中國成為會議焦點,G7峰會公報表示,有必要與中國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七國尋求建設性和穩定的對華關係,須直接和坦誠接觸以表達關切和管理分歧,同時亦會按自身國家利益行事。公報呼籲中方加大推動國際和平和安全的努力,並與七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污染等危機,以及確保全球宏觀經濟穩定等。
G7領導人期望能處理有關它們所指中國「不公平」商業行為,「產能過剩」,對中國「導致全球溢出效應的、持續瞄準產業以及全面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表示擔憂。
G7強調無意傷害中國或阻礙其經濟發展,而是「繼續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企業免受不公平行為的影響,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糾正持續存在的損害」。
G7呼籲中國停止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並指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持續支持,具有重大且廣泛的安全影響。G7擬對中國金融機構採取行動。
G7將呼籲中國為公正的和平,推動俄羅斯撤出烏克蘭。
G7峰會公報亦指出與會領袖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感到憂慮,特別是西藏和新疆,以及打壓香港的高度自治、公民社會、權利和自由,當中提到最近通過的《基本法》23條,G7認為在「煽動叛亂」、「國家機密」和與外國實體的互動秩定義廣泛及模糊,因此憂慮法例會被用作打壓當地及海外的反對聲音,與會領袖稱相關發展將導致在港生活、工作和營商變得更加困難。
G7出席領袖包括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德國總理朔爾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英國首相辛偉誠、美國總統拜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G7領導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G7領導人受各國國內政治震盪影響,除了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以外,其他六位與會領導人都是麻煩纏身或瀕臨險境。
81歲的美國總統拜登可能是最後一次參加G7峰會,而奉行所謂「美國優先」政策、對國際組織表現出蔑視的特朗普可能會捲土重來。
英國保守黨首相辛偉誠日前突然宣布提前大選,首相辛偉誠領導的保守黨民調落後工黨超過20%,各項民調預計執政黨將在7月4日舉行大選被「掃地出門」,工黨被看好時隔14年重新掌權。
在法國,由於執政的復興黨在6月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於極右翼政黨,總統馬克龍當晚「賭上政治前途」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閃電」舉行新選舉。
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在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中,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僅贏得了14%的選票,這是自1887年德國議會選舉以來社民黨在全國性選舉中的最差成績。朔爾茨和執政聯盟同樣不受歡迎,朔爾茨時刻面臨下台的壓力。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上任八年多之際民調結果不容樂觀,外界普遍預計杜魯多將在2025年大選中輸給保守黨領袖波利耶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受黑金等醜聞影響,岸田文雄內閣最新民調已跌至16.4%,再創自民黨從2012年重返執政以來新低紀錄,黨內要求岸田下台的呼聲高漲,岸田文雄可能會在今秋下台。